在汽车智能座舱的开发中,氛围灯的光色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氛围灯通过调整光色可以有效提升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同时还能够增强座舱的整体氛围和用户体验。光色的调整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注意力,还可以适应不同驾驶环境和个体的偏好,从而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效率。

为了有效地设计和优化汽车座舱的氛围灯系统,光学仿真模拟变得至关重要。光学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和评估不同光色在座舱内的分布和效果,包括光的强度、色彩饱和度以及色温的影响。通过仿真,可以优化光源的位置、数量和色彩配置,确保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同时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在光源选型层面,涉及到光色可调的场景多选用RGB灯珠,为保证照明效率及显色指数,多配合独立双色温白光灯珠。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到完全的颜色可调、色温可调、亮度可调、以及不同位置的灯具的亮度可调。这些参数引入了无限多的变量。诸多变量调制至合理的照明氛围是智能座舱照明的一个挑战。
第一个维度:照明-照度

单独照明模拟是简单的。照明模拟的结果是照度。通过评价座舱场景内的照度分布可以定量的分析照明环境。照度是表面接受到的能力密度,与观察者眼睛接受到的能量无关。因此照度分析并不能表征人眼的观察效果。照度模拟忽略了座舱材质的光学作用。对于均匀漫反射材质,照度和亮度相关,对于座舱的复杂材质,照度分析不足以表征实际的照明效果。

ocean仿真的照度图

ocean仿真的基于照度计算的真彩图
照度也可以计算真彩图,不过是基于光线传播到照明表面的光线进行颜色换算的,这种颜色是到达表面的颜色,经过表面材质的吸收与反射后到达人眼的颜色才是我们常说的“颜色”。
第二个维度:视觉-亮度

人眼工作原理图示
能够直接模拟到人眼的观察效果是有意义的。这样的后续的光色调整能和人眼实际观察效果相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研究一下人眼的成像原理。

人眼本质上一台“照相机”,与人造相机不同的是人眼具备超强的光学性能。具备超高的分辨率和动态调节能力,匹配大脑超强的图像后处理引擎。几乎可以秒杀一切人造相机。不过幸好工作原理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在光学引擎中“近似”的模拟人眼的观察过程。
简单的来说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亮度追迹。

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的本质是将空间方位信息映射到成像面上。因此空间各个方向的反射光谱和空间光强分布式直接决定相机的成像结果。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材质的光学材质。这种方式可以模拟到真实材质质感和光学参数。
首先使用ocean精确仿真各个灯具下的视觉外观,为了直观的管理不同光色和不同位置的灯具变量,可以使用ocean配合调光工具进行动态调光。
,时长00:39调光工具-通过滑动右侧灯光缩放因子进行调整
调光:
对于一个座舱环境,往往有多个灯光配置,依据不同位置的灯具亮度的配合可以营造出多变的照明场景。以本例为例:



调色:
通过调光,探寻最佳光配方,营造独特的光环境。





注:上述场景源数据仿真为5分钟。
总结:
借助于ocean强大的场景仿真能力和优越的开放性,在调光调色领域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配置各个部分的照明场景 ,找到最佳的灯光搭配。
扫码联系我们。

0 Comments